莱芜市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贸易成外贸出口主力
2000年12月,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,莱芜市将所辖30个乡镇、办事处,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、14个镇、1个乡。2002年,莱芜市总面积2246.21平方千米,总人口1238763人。辖5个街道、14个镇、1个乡,101个管理区,1070个村(居)委会,1282个自然村。其中:莱城区面积1906.87平方千米,人口1004123人,辖4个街道、11个镇、1个乡,共有90个管理区,906个村(居)委会,1085个自然村;钢城区面积339.34平方千米,人口234640人,辖1个街道、3个镇,共有14个管理区,164个村(居)委会,197个自然村。
我市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出口额达35.2亿元,增长7.6%,带动全市整体出口提速。
2017年我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取得突出成绩,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承包工程项目增长迅猛,有力支撑了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,与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家贸易额约占进出口总额的1/4。
当前,我市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贸易成为我市外贸出口增长主要拉动力量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不断推进,我市企业不断加大对沿线市场开拓力度,一批优秀企业有效带动全市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,如莱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前8个月出口7.6亿元,增长19.3%,莱芜泰禾生化有限公司出口1.4亿元,增长1.7倍,均是各自出口企业的主要市场开拓方向,有效带动出口额快速增长。
数据显示,2017年莱芜市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出口额达35.2亿元,增长7.6%,带动全市整体出口提速,成为我市外贸增长的绝对拉动力量。
当前我市机电产品产业集群初具规模,外贸经济转型现曙光。
依托我市工业基础尤其是雄厚的钢铁工业基础,机械设备、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作为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,具备先天发展优势,且经过多年发展,
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集群优势,尤其是机械设备、汽车零部件等行业,一批龙头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,将成为我市外贸经济结构转型,尤其是钢铁产业转型的突破口。
近年来我市机电产品出口稳健发展,已连续数年保持高速增长,占全市出口值比重由2011年的3.9%,逐渐增长至2017年的13.8%,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5.2亿元、机械设备出口1.9亿元、汽车零配件出口1.5亿元,成为拉动我市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。
当前,我市进出口企业利用国家政策的意识不强,而且我市的加工贸易企业基本为劳动密集型,没有高科技、技术密集型企业,受人力资源和资金影响较大,在进出口过程中生产成本高、利润低,产品竞争力不强。